有人文学院的同学或研究生在么?救命!

楼主

lansien [离线]

6VIP

发帖数:254 积分2965
1楼

.............

我来解释一下.

不知道楼上二位研究过上海师大近五年的考研题没有.他们的出题很有规律,就是说考试的重点很明确.不会出偏出怪.但为什么在看了书N遍情况下得不了高分?原因如下:

1.不能只读袁行霈的教材.这是一本好教材,但不是一本好的应考教材.它的语言华美,行文流畅,适合阅读.但你想想,这四本厚厚的书只是拿来给人们做复习用的?它更多是用来亲近古代文学的课本,趣味性,考据性更强.大家看看每章后面的注解就不难明白了.可能会被拿来做出题依据吗?如果我是出题人,我更愿意拿老掉牙的游国恩的教材来做出题依据,最起码能做到答案明确.所以,大家不要太单纯啊,人家要求用什么教材你就用什么教材一个劲读是不行的,一定要学会对比着看,骆玉明,游国恩的教材也应该拿来参照!要知道,你在考试的时候,回答问题要注意用最简洁的文字清晰表达.光看袁行霈的教材是做不到这一点的.他的书说白了就是不适于记忆!

2.上师大的判题风格.总的来说是不太严格的.尤其是大段论述题.写要点是必然的,但你一定要行文精彩!也许根本就不需要你的什么深刻观点,但你一定要条理清晰,自圆其说.文采在这里是很有一席之地的.

3.你可以把两门专业课的成绩对比一下,一般来说写作分高的,文学史的分也不会低.文学史考题中有几十分是白给的:选择,填空,这样的题想要蒙是不太可能.你要是自己很有把握能做对九成以上,那你的问题就出在大题上.参看上面两点.

总之,专业课复习切记不要只看指定教材.其实也算学校对你的测试吧,看考生是不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,看你的专业素质,你的阅读面,你的理解程度.你对文学史真的了解多少?而不是看你把教材看了几遍.

      
2010/3/27 13:59:23

城市调色板 [离线]

6VIP

发帖数:439 积分3109
2楼

哎呀,没想到发贴后一个多月有好心朋友回了我的帖,我还以为大家都不屑回答我的问题呢。原本正在想:自己真傻,这个社会是现实又冷漠的,谁会回答一个外校考生没有报酬的问题。但是今天上网发现竟有人回帖,首先是特别感谢,接着也觉得也许人和人之间不是只有报酬关系,也不是绝对冷漠的吧。总之是有震动的,先前还在考虑:我以后也做一个现实而重利益的人来适应社会好了。而现在因为这件事,觉得:自己还是保持善良,对人热心一点,保持原样,这样也许更合心意。
总之,是感谢!非常谢谢上面的人回帖!如果没看到你的,我本来已经对这个帖吧和这个学校有点心寒了。谢谢!

      
2010/3/27 17:09:53
返回本版
1
2
3
4
5
6
7
9

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

快速回复楼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