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推荐]生日给谁过
浏览量:1022 回帖数:0
1楼
一位15岁的中学生过生日,约了几个要好的同学来家一起过。父亲一早就去菜市场、超市采购,应有尽有;母亲大半天在厨房里煎炒烹炸,色香味俱全。丰盛的吃喝摆满餐桌后,父母惟恐有大人在场孩子们拘束,说了句:“叔叔和阿姨还有事,大家吃好,玩好啊!”便借口出去了。
孩子们高兴自不必说。父母出门后无处可去,便在街头散步,来来回回,一遍遍数脚下的水泥方砖。路灯亮了,行人少了,父母方回家了。刚要伸手开门,只听屋里仍歌声笑声不断,孩子们兴味正浓。父母相视一笑,转身重回了街头。又不知过了多少时间,实在太累了,双双坐在了路边,远远地望着家门。直至看见孩子送同学一一离去,父母才疲惫地进家来。妈妈搂过红光满面余兴未消的孩子,深情地问了声:“生日过得好吗?”
这是一个真实又平常的故事,这故事几乎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。其间,父母的情意、举动不难理解;孩子的心理、行为也无可厚非。一年年,一代代,人们就是这样过来的。事情确乎合情、在理,可深思、细想,又确乎背情、离理。
父母为我们创造了生命,母亲带我们到人世间的那一天是怎么过来的?母亲在撕心裂肺的呼叫中,死去活来的磨难里,迎来我们的第一声啼哭。从此,这一天定为我们的生日。而这一天里,又有多少母亲,伴着第一声啼哭,闭上双眼含笑而去了。于是,也便有了被世人认同且不知流传了多少年的中华俗语———“儿生日,娘苦日”。其中蕴涵了多少情理啊!每年生日的这一天,该怎样过?该给谁过?
一位古稀老人,生日那天,儿孙们相聚为老人祝寿。此间,老人面对比他更老的九旬母亲,动情地说了一句:“儿生日,娘苦日,儿给您磕头了!”说罢,长跪于地,重重地三叩首,待抬头时已是眼含热泪。儿孙们见状不禁泪下,纷纷离座,齐刷刷地跪拜老祖。一生奉献无所求的老母,仅眼前这一跪已足矣!老母动容地笑了,笑眼里分明闪着泪花。
这又是一个真实的故事,而这样的故事似乎鲜见寡闻。笔者愿天下的儿女,都如古稀老人一样,在自己生日时,尽其所能,为母亲做点什么。买件礼物,不计大小;设桌寿筵,不求丰俭;携母出游,不论远近。或者打个电话,捧束鲜花,点首歌曲……为世间的母亲,送上子女心间的祝福。(申请精华)
摘自绿动文学(www.e-duzhe.com)
一位15岁的中学生过生日,约了几个要好的同学来家一起过。父亲一早就去菜市场、超市采购,应有尽有;母亲大半天在厨房里煎炒烹炸,色香味俱全。丰盛的吃喝摆满餐桌后,父母惟恐有大人在场孩子们拘束,说了句:“叔叔和阿姨还有事,大家吃好,玩好啊!”便借口出去了。
孩子们高兴自不必说。父母出门后无处可去,便在街头散步,来来回回,一遍遍数脚下的水泥方砖。路灯亮了,行人少了,父母方回家了。刚要伸手开门,只听屋里仍歌声笑声不断,孩子们兴味正浓。父母相视一笑,转身重回了街头。又不知过了多少时间,实在太累了,双双坐在了路边,远远地望着家门。直至看见孩子送同学一一离去,父母才疲惫地进家来。妈妈搂过红光满面余兴未消的孩子,深情地问了声:“生日过得好吗?”
这是一个真实又平常的故事,这故事几乎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。其间,父母的情意、举动不难理解;孩子的心理、行为也无可厚非。一年年,一代代,人们就是这样过来的。事情确乎合情、在理,可深思、细想,又确乎背情、离理。
父母为我们创造了生命,母亲带我们到人世间的那一天是怎么过来的?母亲在撕心裂肺的呼叫中,死去活来的磨难里,迎来我们的第一声啼哭。从此,这一天定为我们的生日。而这一天里,又有多少母亲,伴着第一声啼哭,闭上双眼含笑而去了。于是,也便有了被世人认同且不知流传了多少年的中华俗语———“儿生日,娘苦日”。其中蕴涵了多少情理啊!每年生日的这一天,该怎样过?该给谁过?
一位古稀老人,生日那天,儿孙们相聚为老人祝寿。此间,老人面对比他更老的九旬母亲,动情地说了一句:“儿生日,娘苦日,儿给您磕头了!”说罢,长跪于地,重重地三叩首,待抬头时已是眼含热泪。儿孙们见状不禁泪下,纷纷离座,齐刷刷地跪拜老祖。一生奉献无所求的老母,仅眼前这一跪已足矣!老母动容地笑了,笑眼里分明闪着泪花。
这又是一个真实的故事,而这样的故事似乎鲜见寡闻。笔者愿天下的儿女,都如古稀老人一样,在自己生日时,尽其所能,为母亲做点什么。买件礼物,不计大小;设桌寿筵,不求丰俭;携母出游,不论远近。或者打个电话,捧束鲜花,点首歌曲……为世间的母亲,送上子女心间的祝福。(申请精华)
摘自绿动文学(www.e-duzhe.com)
签名档
座谈终日
2005/5/7 9:51:45